close

義大利的比雅九(Piaggio)公司以生產偉士牌(Vespa)聞名,成立於1884年,是義大利的國寶級企業,但在2003年時因擴張計畫欠缺周詳,而導致財務吃緊,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們能存活多久。  在同年夏天,也是義大利的企業家柯拉尼諾(Colaninno),他考察後,認為比雅九(Piaggio)公司還是有救,在沒人爭奪的情況下,2003年10月以1億歐元購得比雅久將近三分之一的股權及經營授權。很多人都認為他實在是瘋了。  柯拉尼諾卻說:「比雅九並沒有瀕臨垂死邊緣,但它只需要被好好對待。(Piaggio wasn’t dying. It just needed to be treated better.)」 柯拉尼諾認為在公司,每個人都是價值鏈的一環。所以他沒有裁員,而且還認真的對待原來的這批員工,藍領員工和高階主管領獎金的標準一樣,一切以利潤和顧客滿意度而定。同時,指派沙貝利(Rocco Sabelli)出任執行長,著手重新設計工廠,把裝配線改造得更有彈性,並在工廠裝冷氣,讓工人覺得很窩心。2006年首季比雅久淨賺1,020萬歐元,營收達3億7,420萬歐元,扭轉一年前虧損1,090萬歐元的窘境。 沒有裁員,同一批的員工,前後表現相差懸殊,完成不可能任務,箇中的原因是什麼?值得思考。


股神巴菲特說過:「差不多正確好過正好是錯。」在全球經濟風暴籠罩下,很多企業想要透過裁員來節省成本,但裁員真正要付出的成本其實很難估算。一些企業主不思把裁員成本估算得差不多正確,只是假設裁員成本等於資遣費,結果就是巴菲特所說的「正好是錯」。
裁員有些時候難以避免,但企業主在開鍘之前,應先考慮裁員除了要付資遣費之外,還要付出以下各種無形但相當昂貴的成本。

品牌價值成本
近來無數公司都高喊要當「精挑細選的雇主」,延攬人才本來就是企業的長期目標,如果進行裁員,公司作為雇主的品牌和吸引菁英加入的能力可能受損。近來不少法律事務所在裁員,紐約一家事務所的做法則是讓某些同仁休假一年去做公益,這段期間領半薪。這個做法讓該事務所在招攬下批法律新血時更有吸引力。

領導人手成本
裁員很有可能開除掉未來公司的優秀領導人才,美國銀行產業和電力產業在80年代進行大幅人力縮減,如今這兩個產業的高層主管坦承,他們在廿年後付出了慘痛代價,因為當他們需要經驗和學識豐富的領導幹部時,才發現這樣的人才出現了嚴重斷層。

士氣成本
裁員讓留下來的員工也付出代價,他們會有些傷感,並害怕自己的職位也岌岌可危,有時壓力造成的後果更為嚴重。根據一項研究,裁員後保住職務的員工申請醫療補助的金額大增。

股市成本
別以為宣布裁員一定會推升公司股價。如果是兩家公司合併導致裁員,那股價也許會上漲,但如只是為了節省成本而宣布裁員,華爾街可能認為這是公司陷入麻煩的徵兆,導致公司股價下跌。

重雇成本
經濟總有一天會好轉,到時先前裁員的公司必須重新雇用及訓練員工,而未裁員的公司則能迅速因應市場。「西北航空公司」在2007年經營困難時解雇數百名駕駛,那年年底航空業景氣轉好,西北航空因為駕駛不夠被迫取消數百航班。

這波經濟衰退迫使許多公司不得不裁員,但也有少數企業咬牙硬撐,利用減薪或提供員工進修等方式代替裁員。究竟是裁員的公司或不裁員的公司要付出更高代價,或許時間才能夠提供答案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金科玉律 創業
    全站熱搜

    搖滾老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